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,上汽大众并未将燃油车排除在外,而是通过“油电同智”战略开启了全新的产品迭代路径。尽管2025年上半年全球燃油车销量占比仍超过70%,中国市场也有近半用户选择燃油车,但上汽大众迅速响应市场需求,在两个月内密集投放了三款智能化新车,覆盖16万至40万的主流价格带。这些新车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科技,支持高速与快速路领航辅助等高级功能。这种“油电同智”的实践,使燃油车用户也能享受到与电动车同等的智能体验,推动了汽车科技的平权发展。
智能制造再进一步,合资2.0布局持续深化
10月16日,上汽大众与德国顶尖机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,双方将共同探索认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中的应用,涵盖总装任务、质量控制和智能物流等领域。这一合作不仅是上汽大众顺应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,也是其智能制造布局的进一步落地。
从2015年启动安亭基地的智能化改造,到2021年新能源工厂的投用,再到今年8月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的正式投产,上汽大众在制造端的智能化升级始终稳步推进。这座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造的工厂,实现了关键工序100%的自动化率与全流程数据溯源,成为企业在电动化时代布局智能制造的重要里程碑。

“油电同智”成果落地,智能体验实现油电平权
在产品端,上汽大众近期密集推出多款智能化新车,覆盖燃油与纯电两大阵营,充分体现了“油电同智”战略的推进成效。
9月底,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正式上市,搭载与卓驭联合开发的增强驾驶辅助系统,首次在燃油车上实现了端到端的高快NOA功能,支持自动变道、智能避障与自主上下匝道。为攻克燃油车适配辅助驾驶的技术难点,上汽大众与合作伙伴历时多年,针对非线性控制算法、散热方案与通讯协议进行联合攻关,最终实现了系统在燃油车环境下的稳定运行。
9月中旬,奥迪E5 Sportback上市,搭载与Momenta共同开发的行业首个“德系Driving DNA+端到端飞轮大模型”方案,全面覆盖城市、高速与泊车场景。其座舱搭载了拥有火山引擎大语言模型“豆包”加持的奥迪助手,支持声音克隆与多轮对话,展现了奥迪在智能交互与驾驶辅助领域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。
8月初,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,正式推向市场。基于奥迪PPC豪华燃油车平台与E³ 1.2电子架构,这款车型成功突破了燃油车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的技术壁垒,通过VMM车辆运动管理模块,实现了智能决策与底盘控制的精准协同。
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在谈及产品开发逻辑时强调:“对一款产品,我们有耐心、有目标,要精心打磨。我们不追求‘全程无接管’的概念,而是非常自豪地提出‘人机共驾’,这更符合用户需求,因为需要辅助驾驶系统更懂你。如何实现‘人车合一’的默契?这需要系统进行深入的学习、训练和打磨,要求极高,我们要做到极致。”
安全为基,开放合作,筑牢智能化底线
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中,上汽大众始终将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。中国汽车质量委员会秘书长马振山曾指出,企业必须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。上汽大众在引入各类智能化技术时,始终坚持大众与奥迪的全球标准,进行充分的测试与验证。无论是Pro家族历经超十万公里参数精调的辅助驾驶系统,还是A5L Sportback配备的双激光雷达等32个高精度传感器构建的360°无死角感知,均体现了企业对安全品质的坚守。
与此同时,上汽大众积极拓展“科技朋友圈”。从与Momenta、华为、卓驭等技术伙伴的深度合作,到在上海车展期间与酷睿程、百度、高通等10家生态企业签约,企业正以“开放合作+高品质要求”的双轮驱动,整合产业优质资源,打造真正“懂你所需”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。
面对智能化转型的挑战,合资车企往往面临诸多制约。而上汽大众通过“油电同进、油电同智”的路径,成功打破了这一局面。它以制造端与产品端的同步升级为支撑,既发挥了合资品牌在制造工艺上的传统优势,又快速跟上了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节奏。这种系统化推进的转型模式,不仅使上汽大众自身保持了市场竞争力,也成为了合资车企转型的典范,为同类企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,推动合资阵营在智能化浪潮中加速前行。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