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最后一天,奕派科技把“成绩单”贴了出来:31107辆,同比涨34.9%。
光看数字不算差,但这把“高增长”放大镜对准细节,发现掌声里藏了三处尴尬:缺一个月销破万的爆款车型、三大品牌长得像三胞胎、出口销量虽涨却被海外吐槽“长得都一样”。
问题摆在桌面,新上任的总经理汪俊君没有先打鸡血,而是把药方写在一张日程表上——今年6月上任,6-12月做减法,2025年再做乘法。
先拆“销量真相”。

乘联会的数据像X光片,一眼看见31107辆里42%来自最便宜的小家伙——5.98万元起步的纳米06;另有28%是网约车公司“团购”。
简单说,增量不是靠品牌力,而是靠“低门槛+大单”硬拉上来。
用户调研再给一记闷棍:奕派科技整体认知度只有19%,比行业平均低一截,多数人分不清eπ和东风风神到底差在哪儿。

汪俊君的第一刀就砍在“重复造轮子”。9月,他成立“东风新能源研究院”,把原来散落三家的研发团队塞进一个办公楼,经费直接归集团统一调配。
以前三款车三个电池包,现在统一成两个规格;三套车机团队压缩成一套,接口通用率从30%拉到85%。

三季度财报显示,管理费降了26%,就是被这种“合并同类项”省下来的。
第二刀挥向渠道。
过去300家经销商像300个小卖部,谁嗓门大谁多提车。2025年奕派准备掏出20亿建600家直营门店,店面设计、价格体系、用户数据全归总部。
直营是烧钱,但换来的是把“价格一松、销量就崩”的燃油车打法,堵死在新势力常用的直营墙外。
第三刀最狠:砍掉多余的名字,只留两个记忆锚点。
广州车展上首次露脸的eπ007(图片|配置|询价)被钉上“科技平权”四个大字——轿跑造型、800V高压+固态电池、820km续航,24小时订单冲了5000台;东风风神L9 PHEV则贴着“全家桶”标签,4.1L亏电油耗,专攻奶爸市场。
一个冲20万以上的性能,一个守15万以下的家用,中间不留灰色地带。
这就像饭店菜单一页只写两道招牌菜,顾客反而吃得快、记得住。
产品线收拢后,技术子弹更集中。
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已经把能量密度推到360Wh/kg,2025年装车;和宁德时代签了磷酸锰铁锂大单,成本砍掉15%;华为MDC智能驾驶平台2025年底量产,直接跳过“有无”阶段,上来就拼“好用”。
出口市场也找到差异化通道:东南亚用户嫌弃“和左舵长得一样”太无聊,右舵版eπ008在泰国单月能干到800辆,证明“针对性小改”比“全球一张脸”更吃香。
刀快但容易流血。
流通协会专家提醒:品牌整合的阵痛期往往3-5年,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。
眼下最忌“什么都想要”,而应该把资源压向1-2条核心产品线。
东风内部的一份KPI也证实了这点:eπ007和L9PHEV两款车的立项经费之和占了2025年预算的65%,其他项目全部按“补丁”级投入,不再给独立开发权限。
再看一张财务时间表:2024Q3研发费用+38%、管理费-26%,这意味着省下来的钱全部砸进了研发。
账上现金300亿元出头,估值380亿元,市盈率仍高于同行,资本市场给出的潜台词是——再讲一次漂亮的爆款故事,估值就能消化;讲不圆,高PE就是悬顶之剑。
最后一道“用户防火墙”是“π友社区”。
注册已破50万,官方把OTA升级、车友共创甚至内饰配色投票都搬了进去。
过去的传统车企把车主当“一次性交割”,现在奕派想要的是“订阅式关系”。
社区里每周一次的线上技术直播,让工程师直接回怼“冬天续航打几折”这种最刺痛用户的问题,直播间同时在线峰值6万人——比很多发布会人数还多。
故事讲到这儿,主线已经收拢:
第一阶段做减法——合并研发、精简SKU、砍掉多余名字;第二阶段做乘法——用直营渠道收拢价格、用爆款思维打透心智、用社区运营延长生命周期。
奕派科技像一名刚刚剪掉长发的运动员,短发的目的不是好看,而是减少风阻。2025年广州车展再回看今天的这把剪刀,会知道它到底剪掉了累赘,还是剪错了动脉。
留给读者一个观察点:当eπ007第一个完整交付月如果真能站上1万辆,就意味着“品牌统一+技术聚焦+直营定价”这条路线在15万以上新能源市场站稳了;如果还是靠纳米06和网约车撑场面,那么今天的高增长,就只是昙花一现。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