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呀,真是没想到!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业巨头大众,最近竟然也报出了巨额亏损。就在10月30日,大众集团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其税后亏损高达10.72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88亿元)。要知道,去年同期它还净赚15.58亿欧元呢,这一来一回,跌幅惊人地达到了168.8%!更让人捏把汗的是,这可是大众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。不少车迷和投资者都懵了:到底发生了什么?今天,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。
一、表面风光:销量微增,营收上涨背后的隐忧
乍一看财报数据,可能会觉得有点矛盾。咦,大众第三季度在全球交付了将近220万辆汽车,比去年同期还微增了1%呢,营业收入也达到了803.05亿欧元,增长了2.3%。这明明是“卖得更多”了呀,怎么还会亏钱呢?
问题就出在这里!这就好比一个人,虽然销售额做上去了,但成本失控了,最后算总账,反而赔了本。大众集团的首席财务官阿诺·安特利茨道出了实情:业绩走弱主要是受到两大“额外负担”的拖累,总额高达75亿欧元。那么,这些沉重的负担具体是什么呢?

二、深度剖析:压垮骆驼的“三座大山”
第一座大山:美国关税的“当头一棒”

哎,这可以说是最“冤”的一笔支出了。今年美国大幅上调了汽车产品的进口关税,大众为了保住至关重要的北美市场,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承担这部分额外成本。据估算,光是关税这一项,全年就可能吃掉大众高达50亿欧元的利润!真是雪上加霜的是,即便大众自己扛下了成本,市场也没给好脸色看。前三季度,大众在北美市场的销量不升反降,跌了9.8%。这简直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巨大的成本压力直接压垮了营收。
第二座大山:“利润奶牛”保时捷的意外失蹄
更让人意外的是,一向被视为集团“现金牛”的保时捷,这次竟然成了拖后腿的角色。由于美国关税冲击以及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疲软,保时捷前三季度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.35亿欧元暴跌99%,只剩下区区4000万欧元,甚至出现了9.66亿欧元的亏损。过去,大众常常用保时捷赚来的钱,去补贴其他品牌的亏损或投入新研发。现在好了,最赚钱的“王牌”自身难保,大众整个利润链条受到了严重冲击。

第三座大山:电动化转型的“阵痛”与高昂代价
大众在电动化转型上可是下了血本的,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。一方面,电动车的利润率目前普遍低于传统燃油车。低利润率的电动车产量增加,直接拉低了集团的整体盈利水平。另一方面,战略上的摇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。特别是保时捷的电动车战略发生重大调整,集团为此计提了30亿欧元的商誉减值,还产生了21亿欧元的一次性调整成本。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啊!
三、未来展望:巨象转身,路在何方?
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,大众当然不会坐以待毙。集团管理层已经表示,将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转型,以应对市场变化。毕竟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竞争也最为激烈。大众必须在这里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更灵活的策略。
不过,说实话,这场“大象转身”的阵痛恐怕短期内还难以结束。美国关税的负面影响预计会持续发酵,而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价格战和竞争态势也愈发激烈。对于这家老牌汽车巨头来说,如何平衡好短期财务表现与长期战略投入,将是一场极大的考验。
结语
谁能想到,销量依旧可观的大众汽车,竟会陷入亏损的泥潭。这背后,是地缘政治带来的关税压力、核心品牌的市场失利以及电动化转型的巨额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大众的遭遇,也给所有传统车企敲响了警钟:在这个剧变的时代,没有谁可以高枕无忧。未来的路该怎么走,我们拭目以待。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