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,这句老话在全球产业链上再应验不过。近期德国采埃孚、欧摩威等汽车零部件巨头急着向中国提交申请,只为求一份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出口豁免,背后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“芯”焦虑。
这事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。这家公司早年是荷兰恩智浦的部门,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花36亿美元收购,如今全球72%的核心产能都在中国东莞、淮安等地。别小看它的芯片,不是啥高精尖,但车灯控制、电池管理这些汽车基础功能都离不了,全球每5辆车就有一辆用它的产品,欧洲40%的车用分立器件市场被它拿下 。
风波的导火索是地缘政治博弈。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,荷兰政府跟着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接管安世,撤换中资高管。中方随即暂停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,这下全球供应链立马卡了壳——车规芯片不是随便换的,要通过上百项测试,从验证到量产至少要一年半。

德国车企最先扛不住了。博世萨尔茨吉特工厂已计划让员工休无薪假,大众ID系列电动车因缺芯砍了30%产能,采埃孚直言若供应跟不上就得停工。这些巨头的库存只够撑两三周,新供应商根本补不上缺口,就像盖楼突然断了钢筋,再有钱也没法施工。
这时候才看清谁是“压舱石”。安世被中资收购后,在中国投建的东莞基地年产能300亿颗,是荷兰工厂的三倍,全球15%的车规级功率器件需求都靠它支撑。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急得喊话:“再不解决,汽车生产要停摆!”

更耐人寻味的是荷兰的尴尬——本国工厂的封装环节高度依赖中国晶圆,断供后自己也陷入半停产。这恰印证了“万物得其本者生,百事得其道者成”,全球产业链的本质是分工协作,强行割裂只会两败俱伤。
好在事情有了转机。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,“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”,这不是妥协,而是对全球供应链负责的态度。毕竟安世的芯片关乎万千企业生计,中方的精准施策既守住了底线,又给产业留了空间。
德国巨头的着急,说到底是看清了现实:中国早已不是单纯的市场,更是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节点。这场风波也给所有国家提了醒:在全球化时代,没有谁能单方面掌控供应链,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道。

#专家:从日本看德国外交的大失态##安世##股票财经##安世半导体#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