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半年,比亚迪的宣传重点还停留在“全民智驾”上。无论是秦、宋、汉,还是海洋系列,几乎都打着“标配智能驾驶”的旗号。但现实却很骨感——消费者并不太买账。
毕竟十几万元的家用车,大家要的不是L2+的自动变道、车道居中,而是更实在的续航、更低的油耗和更好的体验。结果到了下半年,比亚迪的策略一转,主打的方向突然变了——从“全民智驾”,变成了“全民长续航”!

比亚迪突然发力,大电池混动全面来袭
这一波操作可以说非常迅速。秦L DM-i、秦PLUS DM-i、汉DM-i接连上新,统统推出了“长续航版”。
其中,汉DM-i的纯电续航已经干到了——245公里!方程豹豹5也不甘示弱,入门版就有210公里纯电续航。要知道,这已经不只是“混动能省油”的层次了,而是真·“电动车的纯电体验,燃油车的自由补能”。
可以说,比亚迪终于醒悟了:在十万元到二十万元的家用车市场,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不是智驾有多聪明,而是续航有多长、油耗有多低、体验有多稳。
⚡对比竞品:比亚迪要补的课,友商早已上完
说实话,比亚迪在这一点上确实慢了一步。看看友商的表现:
智己LS6,纯电续航400公里;
零跑C10(代号D19),甚至直接干到500公里;
还有增程阵营的理想、问界,早就把“大电池+高能效”玩得炉火纯青。
这些车虽然带发动机,但用户几乎都当“纯电车”在开。短途全电行驶,长途补能无忧。而比亚迪之前的DM-i车型,纯电续航普遍只有100km左右,城市通勤还得频繁充电或烧油,用户自然觉得“不够爽”。
如今这波升级,可以说是比亚迪的“及时止损”。它不再只靠降价来拉销量,而是通过技术迭代,重塑竞争力。
从降价到技术,比亚迪的新思路更聪明
过去两年新能源车打得火热,不少品牌靠价格“内卷”。但事实证明,降价只能换一阵销量,换不来长期口碑。而比亚迪这次押宝“大电池混动”,其实是一步高明棋。
更大电池带来更强的纯电体验,同时维持油电结合的补能便利性,这正是消费者最想要的“中庸之道”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思路还会倒逼整个行业加速升级。无论是吉利雷神、长城Hi4,还是奇瑞鲲鹏,都不得不在续航和能效上继续卷。最终受益的,还是我们消费者。
⚙️当然,挑战也来了:大电池≠完美方案
电池变大,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它意味着更高的成本、更重的车身,同时油耗也会因为重量增加而被拉高。
这时候,车企的技术功底就成了分水岭。能否在保证续航的同时,控制油耗、优化操控、提升安全,这才是接下来真正的比拼点。
不过,从比亚迪目前的表现来看,无论是电控调校还是系统集成,它都有底气打这一仗。接下来,市场表现会告诉我们——谁才是真正懂用户的混动品牌。
✅结语:
比亚迪终于不再一味追求“智驾标签”,而是重新回到消费者最在乎的本质——更省、更稳、更远。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