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利银河V900(图片),一辆比埃尔法大一圈、增程续航1200公里的国产“头等舱”,把价格砍到35万级——这几乎是MPV市场今年最大的彩蛋。
它背后藏着吉利用来“打三局”的三张底牌:更便宜、更智能、更靠谱的长途焦虑解药。
拆开来看,你会发现这套逻辑简单,却又精准踩准了新中产家庭的痛点。

1⃣ 增程,不是妥协,而是策略
纯电MPV最常被吐槽的两大硬伤:跑远心慌,充久心烦。
V900给出的答案不是“加钱上更大电池”,而是用一块仅30kWh的CTP电池+1.5T小增程器,实现“短电长油”的平衡。

把这辆车比作随身保温杯你就懂了:纯电续航200公里像保温杯自带的200ml热水,通勤够用;跑长途1.5T发电相当于自带一个小饮水机,边走边补,油箱见底前还能再续1000公里——比背个2升大暖壶轻多了。
热效率40%的1.5T发动机听起来玄乎,其实就是把每一滴92号汽油先榨成电,再给轮胎加油。
换算成用车成本,城市通勤一天20公里,晚上家充桩一度电4毛,一个月电费30块;跑长途油耗约6L/百公里,折合4毛8一公里,比高铁二等座略贵,却能把一家六口和行李直接送到景区门口——这才是二孩家庭要的“说走就走”。

2⃣ 智能化,用激光雷达干掉司机焦虑
车头那枚激光雷达不只是“面子工程”。
激光+视觉融合,让城市NOA在高架汇流、老旧小区、两轮车乱穿的三重地狱里少掉60%的接管次数。
举个例子:上海南北高架上要并线,你打转向灯后,系统会在0.6秒内完成纵向测距、侧向来车预判、油门曲线计算,一次顺滑插过去;换上一代L2,它只敢在隔壁车距超过30米时才动,相当于每次让你“等个寂寞”。
远程召唤对MPV用户更是一记绝杀。
放学高峰期校门口窄巷,把车召唤出来,省得背着书包在缝里钻。
孩子上车后,后排6座模式一键切换成4座独立沙发+小桌板,直接变身“移动自习室”。
3⃣ 35万,一把刀划开“国产高端”天花板
腾势D933.98万起、岚图梦想家36.99万起,V900把35-40万区间活生生切到国产增程MPV的“甜点位”。
价格下探靠的不是偷工减料,而是一次“刀法游戏”:纯电L380那块90kWh大电池占整车成本30%,换成30kWh电池+增程器后减掉约9万元;再把空气悬挂、冰箱、投影、零重力座椅列为选装而非标配。
对吉利的好处是能打价格战;对用户的好处是“可买低配,自己加装”,比如商务老板只要真皮座椅+冰箱就够了,家用奶爸则愿意多花1.5万把后排座椅换成“儿童模式”,省得每次跑4S折腾。
4⃣ 产能、售后、品牌,暗礁在哪?
宁波CMA工厂月产能3000台听起来保守,其实是吉利惯用的“试水节奏”。
销量一旦放量,同平台可以快速切到领克09、极氪009的产线,三个月内就能拉到8000台。
真正的雷在售后和用户心理:
补能焦虑可以讲技术故事,信任焦虑只能拿服务填。
增程系统多了一套油路,保养周期、故障码读取、OTA推送,都需要和1.5T轿车体系区分服务。
吉利需要把原来1500家4S店分出一层“新能源专区”,培训独立工位、专属技师,而不是在一角摆两台充电桩交差。
品牌溢价不足更像心理仗。35万级的客户不是买不起埃尔法,而是想“买一台比埃尔法更懂中国路况的车”。
把故事讲透:更大的后排、更长的续航、更聪明的高架自动超车——让人一坐上第三排就喊出一句“这车竟然是我35万买的?
”口碑由此破冰。
5⃣ 谁是它的真买家?
多胎家庭:
接送娃、周末露营、节假日跨省看爸妈,一车全包;200公里纯电足够市区跑一周,周五下班后不排队快充,一脚油跑上海到青岛的10小时路不焦虑。
中小公司商务:
机场高铁接送、客户考察、项目路演,第二排能放MacBook写PPT,第三排收起来变成后备厢装展架;35万能刷公司户,不心疼。
租赁市场:
婚庆车、商旅包车,租一天1000到1300块,比埃尔法便宜三成,外观又有埃尔法的“气场”,回本周期缩短20%。
尾声
从续航、到价格、到智能,吉利银河V900把高端MPV的三块天花板同时凿开一个洞:
• 用增程打破纯电里程心墙;
• 用激光雷达拆穿“MPV不需要智能”的伪命题;
• 用35万把国产高端MPV的价格锚点下压到埃尔法的一半。
2024年一季度,它真能量产交付。
如果首月销量冲过5000台,别惊讶——在“带娃上班、带爸妈旅行、带客户考察”这三大刚需面前,MPV从来不是奢侈品,而是硬通货。
Copyright © 2025 真科汽车网
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,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,收集整理客观呈现,仅提供参考使用,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;